专利监管从严,带你领略新形势下专利答复骚扰电话背后的商业逻辑
发布时间:2019-07-10 08:48:57浏览次数:161
自去年10月以来,专利代理行业热点新闻不断,对于很多低质量或部分无资质的代理机构来说,本来以为是低门槛的生财之道,却突然政策收紧,连生存都变得困难。
之前,听闻过代理机构另设门户申请专利,自产自销,以此从政府套取资助变现;也听闻过有人仅仅凭借一张营业执照,根据其中的经营范围,洋洋洒洒写出专利几十篇。
不可否认,确实有机构在以往的专利代理中,利用各种机会大赚特赚。
但从去年以来,国知局严查各类“非正常专利申请”,很多代理机构被直接约谈,代垫的官费无法收回,专利写手也离开的毅然决然,不少投机取巧的机构负责人感觉已经无力回天,无暇顾及行业内的批判,只是感叹大好的赚钱机会,断绝的太突然!!!
就在部分重视专利质量的代理机构庆幸之时,却发现专利严审,又成为了某些投机者的又一个春天。
对于审查员,传言的大量专利审查任务的积压,加量不加价,不断自我调侃,同时还要发好通知书,找到恰当的驳回理由,严控授权。
对于专利代理师,突然接收到大量的审查意见,不是说“本申请明显无益,脱离社会需要”,就是说“该手段含糊不清,根据说明书记载的内容无法实现”。一方面要消除审查员的猜忌,一方面还要做好客户的工作,说明该专利是被误伤,呕心沥血写答复来争取授权。
值得欣慰的是, 2019年3月1号修改后的《专利代理条理》实施,随后又开展“蓝天”行动,对于整个行业而言,这无疑将净化市场,还行业一片真正的蓝天。但是天地昭然,本以为严打下部分机构都能够从良为善,蓦然回首,却有部分投机机构很快窥视到新机缘,翻身上马,在“钱”途中继续奋战。
设想一下,复审、驳回按照较低的标准,一个案件按照代理费3000元来算,雇两个电话销售,一天进行100次邮件或电话沟通,其中能有5个接受服务,一个月按照20个工作日计算,则能够获利3000 x 5 x 20 =30万。
但谁也不是傻子,发明人钱真的那么好赚?带你了解下业务推销三板斧,懂行就能干。
有想法就要付出实践,经过总结,目前主流的做法有三种模式,泱泱大国,总有人会喜欢其中一款。
A、普通推广
该模式以陈述事实的方式,广泛撒网,反正都是套用模板。也有机构针对性布局,主要是针对审查员下发的一些小问题的审查意见,如某一条权利要求没有创造性,或者是保护范围不清楚等,通过简单修改能够克服的相关缺陷。
B、诋毁竞争
严审形式下的审查意见接连不断,代理师也拿不准下一个通知究竟是驳回还是授权,投机机构很好的抓住了时机,一个电话,一封邮件,微信中再吹嘘上两语三言,轻轻松松拿下一单。
最可恨的是,原代理师辛辛苦苦答复,真心实意相劝,最终却落得灰头土脸。无奈之下只能自我安慰,客户活该花钱买经验,但看到自己所负责的案子被肆意糟蹋,实在是心有不甘。
C、无中生有
如果有客户心有所动,却又久攻不下,那必然要改用该模式大力渲染。图中展现的本来是3件专利驳回,投机机构为了快速获取客户,敲敲手指便把驳回量翻了一番。苦命的原代理师还要被客户质问,心理有苦、有气不敢言。本以为有些机构被协会喊去喝茶后会有所收敛,谁能想到他左手挨打,右手数钱。
真的勇士,不怕同行实力竞争,不怕客户矫情难缠,怕就怕投机机构打着“专业”的幌子行pian,自己赚完钱拍拍屁股走人,却弄得行业里严重污染。
可能不仅有人要问,接了这么多案子,怎么做完?
既然选择赚钱,谁还管有没有下限。至于答复和驳回的递交,雇个懂流程的人,把对比文件和申请文件复制粘贴做个对比,凑够4、5页的答复方案,只要能忽悠,好坏客户也无法分辨。如果能够索要到之前代理机构的陈述意见,新答复便是把文字简单做个重新排版,照样能过海瞒天。
至于后续答复或复审能否成功,反正是一锤子买卖,只要做到结案,不是真心爱人,谁还管能否再相见。不信你为了3000块钱,还能来帝都找机构纠缠。实在不行,大不了在帝都换个名称,明年再给你发个邮件。
细数下投机机构的主要对象,发现高校的老师最易受pian。
企业里领导不怎么操心具体事务,发明人埋头做技术也无心旁观,行政人员接到电话赶紧咨询原代理,自己不懂的事情绝不拍板。如果不是很多专利被驳回,对企业下手相对较为困难。
老师则恰恰相反,自己的专利自己能够左右命运,总认为专利有点区别就能授权。此外,人在欲望面前脑袋常常会缺氧,看到帝都的机构就以为法力无边。所以提醒各位专利代理师们,如果有老师主动找你要意见陈述,说明他很可能已经被攻陷。
昨天又看到“蓝天”行动的新闻一篇接一篇,宣传媒体在线上猛推,投机机构在线下猛干,出现该现象并不是制度不够健全,而是缺少当事人路见不平,一声呐喊。
注:本文主要是陈述近期专利答复代理乱象的事实,不反对正规业务推广,如有心理不适,请多看看国知局“蓝天”行动内容。
文章来源:三门言ip 公众号
编辑校对:木三
感谢原创作者分享,如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。
之前,听闻过代理机构另设门户申请专利,自产自销,以此从政府套取资助变现;也听闻过有人仅仅凭借一张营业执照,根据其中的经营范围,洋洋洒洒写出专利几十篇。
不可否认,确实有机构在以往的专利代理中,利用各种机会大赚特赚。
但从去年以来,国知局严查各类“非正常专利申请”,很多代理机构被直接约谈,代垫的官费无法收回,专利写手也离开的毅然决然,不少投机取巧的机构负责人感觉已经无力回天,无暇顾及行业内的批判,只是感叹大好的赚钱机会,断绝的太突然!!!
就在部分重视专利质量的代理机构庆幸之时,却发现专利严审,又成为了某些投机者的又一个春天。
对于审查员,传言的大量专利审查任务的积压,加量不加价,不断自我调侃,同时还要发好通知书,找到恰当的驳回理由,严控授权。
对于专利代理师,突然接收到大量的审查意见,不是说“本申请明显无益,脱离社会需要”,就是说“该手段含糊不清,根据说明书记载的内容无法实现”。一方面要消除审查员的猜忌,一方面还要做好客户的工作,说明该专利是被误伤,呕心沥血写答复来争取授权。
值得欣慰的是, 2019年3月1号修改后的《专利代理条理》实施,随后又开展“蓝天”行动,对于整个行业而言,这无疑将净化市场,还行业一片真正的蓝天。但是天地昭然,本以为严打下部分机构都能够从良为善,蓦然回首,却有部分投机机构很快窥视到新机缘,翻身上马,在“钱”途中继续奋战。
设想一下,复审、驳回按照较低的标准,一个案件按照代理费3000元来算,雇两个电话销售,一天进行100次邮件或电话沟通,其中能有5个接受服务,一个月按照20个工作日计算,则能够获利3000 x 5 x 20 =30万。
但谁也不是傻子,发明人钱真的那么好赚?带你了解下业务推销三板斧,懂行就能干。
有想法就要付出实践,经过总结,目前主流的做法有三种模式,泱泱大国,总有人会喜欢其中一款。
A、普通推广
该模式以陈述事实的方式,广泛撒网,反正都是套用模板。也有机构针对性布局,主要是针对审查员下发的一些小问题的审查意见,如某一条权利要求没有创造性,或者是保护范围不清楚等,通过简单修改能够克服的相关缺陷。
B、诋毁竞争
严审形式下的审查意见接连不断,代理师也拿不准下一个通知究竟是驳回还是授权,投机机构很好的抓住了时机,一个电话,一封邮件,微信中再吹嘘上两语三言,轻轻松松拿下一单。
最可恨的是,原代理师辛辛苦苦答复,真心实意相劝,最终却落得灰头土脸。无奈之下只能自我安慰,客户活该花钱买经验,但看到自己所负责的案子被肆意糟蹋,实在是心有不甘。
C、无中生有
如果有客户心有所动,却又久攻不下,那必然要改用该模式大力渲染。图中展现的本来是3件专利驳回,投机机构为了快速获取客户,敲敲手指便把驳回量翻了一番。苦命的原代理师还要被客户质问,心理有苦、有气不敢言。本以为有些机构被协会喊去喝茶后会有所收敛,谁能想到他左手挨打,右手数钱。
真的勇士,不怕同行实力竞争,不怕客户矫情难缠,怕就怕投机机构打着“专业”的幌子行pian,自己赚完钱拍拍屁股走人,却弄得行业里严重污染。
可能不仅有人要问,接了这么多案子,怎么做完?
既然选择赚钱,谁还管有没有下限。至于答复和驳回的递交,雇个懂流程的人,把对比文件和申请文件复制粘贴做个对比,凑够4、5页的答复方案,只要能忽悠,好坏客户也无法分辨。如果能够索要到之前代理机构的陈述意见,新答复便是把文字简单做个重新排版,照样能过海瞒天。
至于后续答复或复审能否成功,反正是一锤子买卖,只要做到结案,不是真心爱人,谁还管能否再相见。不信你为了3000块钱,还能来帝都找机构纠缠。实在不行,大不了在帝都换个名称,明年再给你发个邮件。
细数下投机机构的主要对象,发现高校的老师最易受pian。
企业里领导不怎么操心具体事务,发明人埋头做技术也无心旁观,行政人员接到电话赶紧咨询原代理,自己不懂的事情绝不拍板。如果不是很多专利被驳回,对企业下手相对较为困难。
老师则恰恰相反,自己的专利自己能够左右命运,总认为专利有点区别就能授权。此外,人在欲望面前脑袋常常会缺氧,看到帝都的机构就以为法力无边。所以提醒各位专利代理师们,如果有老师主动找你要意见陈述,说明他很可能已经被攻陷。
昨天又看到“蓝天”行动的新闻一篇接一篇,宣传媒体在线上猛推,投机机构在线下猛干,出现该现象并不是制度不够健全,而是缺少当事人路见不平,一声呐喊。
注:本文主要是陈述近期专利答复代理乱象的事实,不反对正规业务推广,如有心理不适,请多看看国知局“蓝天”行动内容。
文章来源:三门言ip 公众号
编辑校对:木三
感谢原创作者分享,如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。
上一篇:我为什么支持1469万的专利药?
下一篇: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