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进入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到底难在哪? - 新闻动态 - 芜湖亿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

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到底难在哪? - 新闻动态 - 芜湖亿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

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商

可靠、权威、快捷、专业、资深、高效

0553-2671268
新闻动态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新闻动态
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到底难在哪?
发布时间:2013-09-30 16:58:46浏览次数:161

经过近30年的“市场换技术”的合资运动后,中国汽车市场掀起了一场“自主创新”和“提高自主品牌市场份额”的浪潮,“自主”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焦点话题。

  低档次、低水平、低价位……自主品牌汽车被“三低”形象困扰,核心技术和市场被跨国公司长期主导,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到底难在哪?

  “小农单干”,自主创新缺乏体系支持

  某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负责人说,我国汽车工业落后于世界发达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很多汽车企业不做系统性开发,而是习惯于小农式的单干,不依靠体系,随意性强。在过去研发程度不深、技术水平不高的背景下,这种方式还能吃得开,但到了竞争白热化的今天,不按照流程体系去研发生产,注定要失败。

 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汽车行业专家郭孔辉曾表示,这些年来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有了很大进步,但从总体来看,产品技术、产品工艺、产品质量和零部件支撑等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有不小差距,支撑自主的核心技术仍需突破,特别是在电子电气、底盘等方面。

  郭孔辉说,以底盘开发为例,目前很多国内厂家的做法,就够根据从国外买来的图纸,进行逆向模仿开发,真正做到正向开发的很少。这样做虽然短期获利,但对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没有太大帮助,隐患也很大。

  专家表示,衡量一个车企有没有创新能力,不是企业推出了多少新产品,而是看企业的创新成果是不是源于一套体系。

  “差口气”,自主创新受困全行业创新不足

  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发展成就的集大成者,一辆汽车的身上,集中了几乎所有的现代工业发展成就。

  一汽集团规划部副部长徐世利说,一说到汽车自主事业落后,造不出高端自主品牌,就归咎于汽车企业,这个板子打得太重。汽车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业,如果关联行业水平一般,单靠汽车制造厂商来提升自主水平,就是一句空话。

  徐世利介绍,汽车与钢铁、橡胶等行业是上下游的关系,如果橡胶、钢铁质量一般,汽车制造就会受到很大影响。以轿车轮胎为例,到目前为止,国内的橡胶厂只能生产中低端轮胎,一条高级轿车的轮胎也造不出来,只能依靠进口或合资企业生产。

  在“红旗”H7生产过程中,橡胶一直是让人头疼的问题。试验时,汽车内饰常用的胶条由于原材料膨胀系数高,到了海南等热带地区就容易膨胀。与国外橡胶材料0.05%的膨胀系数比,国产橡胶的膨胀系数达到0.69%,差不多一根塑料条能够伸长6毫米,这对于讲究精细的高端车内饰来说,已经成为不能忽视的缺陷。

  业内人士表示,国内零部件企业在中低端车型上的配套能力还可以,但一到高端车型领域需要精细化的时候,总是“差口气”。

  “木桶理论”,人才是自主创新隐蔽的短板

  “汽车城”长春拥有吉林大学汽车学院等国内一流的汽车人才基地,每年有大量汽车专业毕业生。然而,面对这些毕业生,一汽集团还是感到良才难求。

  这些汽车专业人才毕业后,一般先由一汽-大众公司挑选,这些毕业生也倾向于选择合资企业。等一汽-大众挑选完了,才会轮到一汽集团和技术中心等部门选择。其中,薪水的差距是吸引毕业生进入合资企业的最重要因素。徐世利说:“就拿我来说,我从一汽-大众来到一汽规划部工作后,薪水减少了三分之二。”

  采访中很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汽车专业毕业生流向合资企业或外企,在全国是个普遍的现象。对此,他们无奈之余更多是担忧:如果这样下去,自主发展的人才短板会越来越明显,与国外企业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。

  不少自主车企高层表示,国内汽车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非常突出,其中一流人才短缺现象尤为明显。以汽车设计师为例,尽管人数不少,但其中几乎没有专家级水平的设计师。作品也很少有原创的东西,很多人都是比照国外作品模仿。即便这样,能够模仿得像的,在国内就是高手。

0553-2671268